4月27日,小學部新教師培訓如約而至,為了進一步提升新老師心理健康水平,豐富教師的心理健康知識,提高教師與學生有效的心理溝通,童麗老師為新老師帶來了《如何與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溝通》心理輔導培訓報告。



小學生剛進入學校,就從家中的“中心”地位變成學生群體中的普通一員。在與老師和同學的接觸中形成了人際關系,在形成過程中,一些自我意識和對他人的態(tài)度發(fā)生了很大的變化。學生還是未成年人,需要大家的關心,支持與幫助。在學校,每一位老師都應該具備有效的工具和技巧,尤其是班主任。這個時候,我們往往要需要心理學給我們提供一些技巧,把心理治療的一些概念運用到特定的教育實踐中去。
童老師和大家一起探討如何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這個話題。她通過三個案例“認同學生,展現善意”、“將心把比心 共情調矛盾”、“找準“閃光點” 靜待花盛開”讓大家發(fā)現,和學生做有效的心理溝通,最常用的就是一個方法,那就是共情,就是我們常說的換位思考,需要我們站在學生的角度認同學生的感受和想法,這樣才能卸下學生的心理防備,取得學生信任。
本次培訓對新教師把握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需要,提高了老師們調整自身情緒的能力,提升新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專業(yè)知識水平,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(fā)展。
(一二年級組 邱雪梅 報道)